Followers

20110312

我的 “安息聚會”

甲行 提問我對自己的部落最近都沒有新進展嗎..?

很含蓄的答覆他: “嗯, 對丫!”

的確, 相較之下 自己是忙了很多.. 找不出那剩餘的時間來更新自己的部落..

(好婆媽喔.. 都不進入正題..)

到底; 甚麼原動力又激起我寫部落的心情呢? 它就是那麼簡單..


這是題目> 我的 “安息聚會”



這日子對我們來說; 它可以是很長久, 但更可以是很短暫.. (差別只在一線之間)

並且更沒有人曉得那個它幾時會臨到... ...




翻閱報章的當兒..遍報都是觸目驚心的報道,


(感想是)


‘你二十歲嗎? 我可能也二十歲, 但是他躺在醫院的急症室里等待救援,

為著自己脆弱及快凋殘的生命在努力著.. 而你我卻在揮霍生命?’


你不喝酒嗎? 我喝酒..但是往往我們會忘了自己身體的體質.. 灌酒! 狂灌!

結果; 傷胃了..

胃出血了.. 唉! 多可惜呀,幾乎落空了。


好遜喔.! 你不抽煙! 我抽煙! 剛開始只答應自己“飯後一根” 可是卻愈來愈過分.. 一包 兩包..

心臟疼了,痲痹了..最後倒下 昏迷過去了.. 醒來後才發現自己躺臥在病床上,

嘗試依偎在那從小最愛的懷抱里.. 媽媽很是溫柔的把我抱到懷裡.. 叮嚀著;

這樣的叮嚀能重複幾遍呢...?又能看多幾次呢?


這一天對我們來說或許不再陌生了.. 就那麼一瞬間~ (haha) 但殺傷力很大(同意不?)

能讓你周遭的一切頓時陷入窘境。小時候常想 “我還那麼年輕,沒那麼早會有病痛吧..”

今天; 最大的因素莫過於病痛而是 ‘意外中的意外’ (定義自定)!


再翻閱剛過去一週的報導.. 驚赫的發現 死者欄中多了幾位年輕的.. 報導很扎心.. (他們不是應該有很好的前途嗎? 他們應該有很疼愛他們的家人吧? 這是他們的高峰期耶..? 不是嗎? 我們呢? 再把‘他’ 換成‘我’)




青年人最有價值的是“因為我們年輕”!

有人說年輕人嘛,要珍惜青春然而過於揮霍而沒照顧自己那是浪費...

對我,一個熱愛生命且懂得 “善用” 自己生命的人比珍惜生命的人來得更有意義!(不是嗎?)

怎麼說呢 ⋯⋯ ?


曾經和一位來自檳城的建築師閒聊過.. 他三句不離本行的問我有關建築的意見,

我會很不耐煩的回應他,可是最終我從他身上發現了一件事,

他每時每刻都在注意身邊的每一棟建築,思考這些建築的構造,範圍,材料 是否符合現代人的

需要,

符合這個時代的要求。

褒意方面的思想讓他的生活更有原動力.


而我學到得則是 該偶爾的放慢自己的腳步,剎那間會發現原來自己錯過了了很多人事物..

很常的時候為了追足自己的事, 而忘了觀察自己周遭所發生的小事..




“用心過每一天” 是他給我的祝福,

“為自己的生命做些有意義及有價值的事” 是他給我的使命..

(那有意義及有價值的事就隨著自己的能力而定意):D



套用出埃及記里的一句話“人的一生是七十歲, 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 但其中所境況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這一天;我要它對我是莊嚴的, 不以其它花飾做代表. 僅要 向日葵..


向日葵 要成為我生命的詮釋,豪邁,大氣,陽光,燦爛!永遠向著人們笑洋洋的..

只在夜裡依偎垂下.. 或許是受 甲曾 的影響吧.. 哈哈哈哈..


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的感覺..走在即將沈睡的機場里..

走在沉寂的老店外..

穿插在人群中.. 背著自己的背包..

(有人問我幹嘛那麼 [EMO] 其實我沒有反而我享受過程的感覺)



當我靜下心觀察的時候 發現了這些 ... ... ... ... ...













安息聚會很有意義, 這是見證及詮釋你的一生。曾經告訴自己當屬於我的安息聚會來到時,它必然是要很有意義, 眾聲如一,齊唱 “願我愛你更深,愛你更深...”


這是我的安息聚會。


-待續-

20110118








MyFm 大日子 和 天天好天

發現 MyFm 的新年歌,越聽越有味道,從第一張專集大團圓(2008),慶祝(2009), 大日子(2010) and 福氣(2011).. 真是看著他們的成長..


他們是 本地第一家電台絕無僅有的推出新年歌 之後隨之而來的都是步他們的後逞


他們之前我所期待的新年歌是八大巨星,那之後的新年歌就是MyFm的新年歌了.


Myfm; 很早就聽說這個電台了, 當他們推出第一張專集的時候當然也買了一張(支持本地創作)..


大日子


2010 年,他們正式推出了他們的第一部本地電影 “大日子”


大日子主要是說到:... ...


pastedGraphic.pdf

在马来西亚东海岸的米昔拉村,一直有个渊源流长的传统习俗——就是每一甲子(六十年),在酬神祭奠的大日子里,必定会以“舞虎”来酬谢天后娘娘。但是上一次在祭典上表演“舞虎”的连八记(萧斐弘 饰),现在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而且村子里已经没有年轻人可以接棒表演“舞虎”了。八记的孙女阿连(曾洁钰 饰)惟有刊登征聘广告,以万元月薪招聘“舞虎”新丁。

冲动好胜的银行保安阿炳 (林德荣 饰),忠实憨厚的炒馃条小贩阿发 (杨佳贤 饰)和嘴硬心软的造型摄影师Rain (陈志康 饰),各自都在生活中遇到了瓶颈,于是马上被“月入过万”的征聘广告给吸引了。另一边厢,满脑子武打功夫梦的大学生Bobby (邱文博 饰)也来到了米昔拉村,加上急功近利的村长儿子Alan (颜江瀚 饰),五个性格各异的年轻人,就这样因“舞虎”而聚头。

五个从未接触过“舞虎”的年轻人,在众村民的期望下,开始了舞虎的集训。五人开始被逼生活在一起,引发了不少笑话。怀着赚取“万元月薪”目的的阿炳和Rain由于志不在“舞虎”,经常偷懒不练习,要不就只顾耍乐。他们不认真的态度让阿连实行了“扣钱计划”——那就是每当发现他们不投入练习,就扣除他们的“万元月薪”。因此,阿炳和Rain与阿连的关系势成水火。终于,Rain无意中发现所谓的“月入过万”,其实只是阿连设下的一个骗局。Rain大发雷霆,决定要离开,大家再怎么好言相劝也无济于事。三人离开之际,连八记各送了他们一只舞虎的吉祥物,村子里的小孩也对他们的离去表示依依不舍。三人感到十分感动,终于抛开了金钱的利诱,决定留在米昔拉村完成这次的舞虎祭典。此时,阿炳也发现了阿连善良孝顺的本性,因此渐渐对阿连产生好感。

众人在连八记的指点下,苦练舞虎,但是训练的过程仍然是一波三折。先是担任虎头的阿发,发现连八记的大孙女,竟然是自己藕断丝连的前女友Mindy (萧慧敏 饰)。阿发心情大受影响,如何苦练都无法成功上桩。连八记告诉阿发上桩的秘诀,同时也暗示阿发应该向Mindy证明自己的实力。阿发获得提

点之后,终于开窍了,并成功地上桩了。正当大家以为舞虎祭典终于能顺利演出之时,舞虎用的虎头竟然被发疯的老水牛踩坏了。距离舞虎祭典只剩下三天,舞虎团是否能渡过这次的难关呢?阿发和Mindy是否能再续前缘呢?阿炳和阿连这对欢喜冤家,又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摘自http://www.woohoo.my/blog/关于故事/)



天天好天

《天》片一眾演員包括林德榮、尹匯雰、卓卉勤、陳志康、顏江瀚、林耀明等,首次在大銀幕看了整部片后,幾乎個個都被感動得猛流淚,大家真是戲里戲外都變成了哭包!

由于影片以感人親情為主軸,點出了父母與兒女之間的相處、溝通和疏离問題,一些細膩的情節,更不經意地觸動人心,從中灌輸了“孝順”這個觀念,難怪身為男主角的林德榮在記者會上分享感受時,是越講越激動,更“哭”說終于深切感受到“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道理!而戲中表面是“衰人”,實質上是好人的顏江瀚,也表示此片確實隱藏著很多發人深思的道理。

跟林德榮演對手戲的尹匯雰,可說是片中唯一負責緩和催淚元素的主要演員,單是她對著林嬌嗲地說一句:“Yehhhhh……煤氣我不包的啊!”就叫人笑翻。她笑言,原本她以為自己的角色很討人厭,豈料看過影片后卻發現扮演體育老師,角色性格比她誇張的Jeff陳浩然才是最“乞人憎”的哦!

有望國外上映

片中,卓卉勤、Royce陳志康、林耀明和小女孩Crystal乃飾演一家人,四人之間的情節,可謂是整部片的“催淚彈”,Royce說,他至上場拍攝時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哭戲很多,搞到他一度懷疑自己能否做到;不過說到哭,肯定不及卓卉勤,連她自己也笑言,之前看片花全都是哭的場面。

她表示,拍這戲讓她得到一個人生難忘的經驗。原來當時本要拍一幕大場面,誰知天公不作美一直下雨,結果她足足等了八個小時,最終卻拍不成!“這可是我入行廿多年來第一次要等那么久……不過我卻沒發牌氣哦!導演后來還SMS跟我說對不起……”搞笑的是,當她問尹匯雰有沒收過SMS時,尹竟“好練”說:“我沒收到……因為我(女主角)不需要等,哈!”pastedGraphic_1.pdf

pastedGraphic_2.pdf

看來大家都很給導演青元面子!導演青元就表示,票房對他而言並不是最重要的:“我更緊張的,反而是參與的團隊到底喜不喜歡這部電影。”他不諱言,當初在搞這部片時,有外國朋友提出一個疑問:大馬觀眾是否能接受這樣的題材?“我覺得自己有一個使命……我要跟大馬觀眾一起成長!”

顯然,他的堅持沒有錯,至少演員們和在場的人在看了之后皆“眼濕濕”,大師級人馬杜篤之在做后製時,也被感動得主動將影片推荐給台灣和歐洲片商。導演在記招上也捎來好消息,他表示目前跟外國片商已達到更深入的詳談階段,《天》片很大機會將在國外上映!



林耀明大讚導演好人

片中飾演“爸爸”的林耀明雖然第一次演戲,但原來戲分卻十分重。而他亦大讚導演好人,原來他試過NG整卅多次,但導演卻不曾發脾氣罵人,怪不得個個演員都心甘情願為他“賣命”啦!

他所飾演的“爸爸”患了乳癌,還要“露兩點”拍一幕檢驗的戲分。他直言,那個檢驗原來會痛,經這次之后終了解“女人的痛”。而他也諱言,在看戲時哭得很厲害,更第一次感受到電影那種傳達訊息的力量。

他甚至說:“如果外國人都能被感動,我相信大馬人不會那么鐵石心腸不去看。”他更表示自己因為這部片意外獲得了一個“孫女”哦!從現場來看,這對“公公和孫女”感情的確十分好,記者會上一直“黏”在一起哩!

pastedGraphic_3.pdf

pastedGraphic_4.pdf

有信心破500萬票房‧《天天好天》催淚衝出海外
頭條 說本地 2011-01-05 14:26
(吉隆坡5日訊)由締造大馬中文票房紀錄的《大日子Woohoo!》原班人馬再度聯手炮制的2011年賀歲電影《天天好天》,在上映院線擴大的情況下,有信心突破500萬令吉票房紀錄,導演周青元更捎來好消息,該片在海外上映,指日可待!陳浩然以浮誇的演技客串飾演“體育老師”,被眾人笑稱已取代顏江翰之前“最乞人憎角色”地位,讓後者興奮高呼:“我這次是好人!”
林德榮落淚吁及時行孝

以親情、關懷與孝義為主題的《天天好天》將於1月13日全馬上映,而大馬媒體與一眾演員林德榮、卓卉勤、尹匯雰、顏江瀚、陳志康、林耀明、葉亞蘭、小演員陳浩嚴、李馨巧,客串演出的龍紋敏、顏薇恩和鄭婧婷,昨早於谷中城GSC率先觀賞到這部溫情小品,眾人被片中的情節深深感動落淚,放映會結束後,紛紛湧往廁所補妝。情緒一直未能平復的林德榮,之後在談到身為子女的應該要及時行孝時,更語帶哽咽,當場再落淚。

他表示,片中飾演卓卉勤女兒的李馨巧在細數著與已年屆70歲的爺爺還有多少相處時間的那一幕,讓他感觸大家行孝要及時,不要等到父母躺在醫院了,才抽出陪伴他們的時間,“為甚麼我們不能在他們健康的時候,多陪他們,多關心他們呢?”

在片中被誤會是“不孝子”的顏江瀚則對林耀明和李馨巧這對祖孫之間的互動,有頗大感觸,“一個是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生命來到盡頭的老人家,一個則是剛剛要去面對漫長人生路的小孩,爺爺教孫女寫毛筆字,在這之間帶有一種傳承的意味,非常觸動人心。”
卓卉勤可說是全片之中哭戲最多的一個,她說看完整部戲之後,才知道尹匯雰原來是負責搞笑,而她則是負責哭。

她在片中與林耀明飾演的老父及女兒李馨巧的關係疏離,為了培養出彼此之間的這種“疏離感”,
她戲外也甚少與李馨巧有互動,反倒是林耀明和李馨巧戲裡戲外都成為一對好祖孫,林耀明更笑言“賺到一個孫女”!
陳志康開始看劇本時,一直以為自己的角色是搞笑的,但未料拍攝下來才發現自己的哭戲還真不少,“我一直擔心自己的感動演不好,感謝導演給我的信心,讓我可以挑戰自己!”
尹匯雰榮升女主角之一

在整部片中是“開心果”的尹匯雰,這次從《大日子Woohoo!》幾分鐘客串戲份加重至40分鐘,榮升女主角之一,她笑謂自己拍攝時完全沒有“催淚元素”,結果看完整部片後,內心的感動是滿滿的,“我的角色算是緩和催淚的感覺啦。”在片中找到幸福的她還搞笑說:“今天的心情很緊張又興奮,很有結婚的feel呢!”

第一次參與電影演出的林耀明,在片中飾演出從安老院出走的林丹,他說這次的參與讓他深深感受到電影力量

之大,“我今天第一次看完整部影片,給我很大的震憾,眼淚一直流不停!”他說,在演出時是完全投入真實感情,讓負責音效的杜篤之也為之感動,讓他對這部影片深具信心:“外國人看了都覺得感動,我不相信大馬人會如此的鐵石心腸!我對這部影片的票房很有信心!”

而導演周青元則表示,自己對這部影片的感動是來自於每個演員都非常喜歡,“我想這是在乎甚於票房的。”他說這部影片中有很多感動點,有很多小細節要大家慢慢去發掘,他也希望這類溫馨小品,能帶領一直被標簽上只會上電影院看喜劇片的大馬觀眾一起進步。

pastedGraphic_5.pdf

《天天好天》冲出海外机会大
青元:有信心突破5百万票房

【首映记者会】Astro与MY FM再度联手炮制本地中文贺岁片《天天好天》今早举行媒体首映会,戏中感动的情节令众演员不禁哽咽流泪。导演青元表示,有信心冲破5百万票房的记录,此外,他更捎来好消息,《天天好天》获海外片商的赏识,冲出海外的机会很大,目前正进入洽谈细节的部分。

延续《大日子Woohoo!》的精神,青元再次掌舵的《天天好天》,以贴近本地观众生活模式的手法,亲切的强调,熟悉的场景来诉述你我身边的故事。这部电影主要主要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爱,唤醒大家要关爱身边的长辈,多关心家中的父母,带出「孝顺」的讯息,看完这部电影后,除了欢笑,也能让人深思,笑中带泪。

看完了首映后,众演员都忍不住眼泪满眶,每个人的感动点都不一样。戏中的主要林德荣在分享观后感后,更

忍不住流下男儿泪。至于在戏中饰演「严肃」教师的颜江翰则表示,戏中「阿公」与孙女的情感最让他感动,他表示这部电影除了能让人深思外,也有触动人心的一面。

卓卉勤白等8小时

电影中负责「搞笑」戏分的尹匯雰,与林德荣饰演情侣,她表示,上一部电影只是出现4秒,但这次却在戏中担纲重要的角色,出现40分钟,虽然在戏中没有催泪的戏份,但观看这部电影后真的被感动了!

至于在戏中哭不停的卓卉勤与女童星Crystal李馨巧饰演一对感情疏离的母女,卓卉勤表示,Crystal毕竟是个小孩子,与剧组们的关系都有很好,但她却刻意与这位小女孩保持距离,以真实的感觉诠释角色。

此外,卓卉勤也爆料说,入行20多年来,第一次到了拍摄现场等上约8个小时,仍等不到拍摄,「那天要拍大场面,但有下大雨,结果我去到现场后等了8个小时后,结果工作人员和我说“没得拍”!」她表示,虽然了解状

况,但是口中仍说不出「没关系」三个字,直到晚上导演传来道歉讯息时,强忍不开心传上「没关系」给导演,她更笑说,这是第一次等上8个小时都没发脾气的。

在电影饰演「老人家」的林丹,是电影的主轴人物。他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演戏,也是第一次感受到电影的强大力量,他也非常感激导演给予的机会,把草根人物的生活体现出来,此外,他也很高兴,在戏中获得一位可爱的「孙女」,这是他的意外收获。他表示,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就很震撼,其中的情节更多次让他留了眼泪,并相信这部电影能卖座。

有望冲出海外 有信心冲破5百万票房

导演青元表示,他的感动不是来自市场的反应,而是参与的团队们能喜欢这部电影,他的感动来自一些细腻的

部分。他表示,近来都有不少海外的片商传电邮告诉他这部电影很感动,他说,若这部电影能带动两代的感情的话,奋斗111天是值得的。

此外,他更捎来好消息,《天天好天》获海外片商的赏识,冲出海外的机会很大,目前正进入洽谈细节的部分,媒体问及是否有信心打破去年《大日子Woohoo!》的票房纪录,冲破5百万票房,他则信心满满地说:「有信心!」他更笑说:「去年jeff没有演都4百万,今年有Jeff5百万没问题啊!」

廖敏仪报道/林英鹏摄影

***************************************

pastedGraphic_6.pdf

pastedGraphic_7.pdf

南洋商报 报道:杨荔婷

(吉隆坡5日讯)由《大日子Woohoo!》原班人马打造的贺岁片《天天好天》,打出“亲子”温情牌,连演员们看了试映也感动至泪涟涟,台前幕后信心大增,纷纷发出豪语:票房誓破500万令吉大关!

有机会在海外上映

《天天好天》导演周青元透露,片中有很多小细节可以启发观众,只是每个人的感动点会不同,“外国的片商跟我说,看完《天》片很感动,马上就给家乡的父母打电话了;他们也问我,大马观众习惯了看笑笑闹闹的贺岁片,可以接受像《天》片这样的温馨题材吗?我说,我想和大马观众一起成长,大家不会看不懂《天》片。”

周导补充说,如果一部电影可以联系起两代人的关系,那么台前幕后辛苦了111天来拍这部电影是值得的,而且目前有不少海外片商表达了正面的讯息,《天》要在海外上映不是问题。

他非常有信心《天》可以突破500万令吉票房大关,超越《大日子》420万令吉票房成绩。

林德荣再度泪洒记者会

男主角林德荣继去年泪洒《大日子》记者会后,这次在《天天好天》记者会上再次哽咽落泪,他自称是个孝顺的人,《天》要提醒大家的是,孝顺要及时,往往很多子女会等到父母健康出了问题,进了医院才有时间陪伴,“为何不在父母还健康的时候多陪陪他们呢?颜江翰在电影中有提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我现在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说到这里,林德荣已哽咽至说不下去。

尹汇雰感觉像结婚

至于在片中负责搞笑的尹汇雰,在记者会上也贯彻“开心果”形象,她声称出席记者会让她感觉像结婚,心情忐忑不安,结果被其他演员吐槽,怎么上一回在煞青宴上“嫁了”,这次又“再嫁”?

空等8小时卓卉勤气哭

当卓卉勤“投诉”某一天等拍戏等了八小时,最后却被告知不用拍而气得流泪,结果导演传短讯向她道歉时,尹汇雰则笑嘻嘻的表示没收过导演的道歉短讯,“因为我不需要等,我是女主角嘛!”让卓卉勤为之气结!

自去年的《大日子Woohoo!》大成功后,今年Astro与MY FM再度联手炮制了本地中文贺岁片《天天好天》,并在今早举办了媒体首映会。高呼这次不哭的林德荣最后还是难忍眼泪流下男儿泪,并语重心长地呼吁大家要珍惜与家长相处的时光;导演青元除了信心满满高呼对冲破500万票房有信心外,也为剧组捎来好消息,宣布

《天天好天》获海外片商赏识,目前则已进入洽谈细节的部分,冲出海外机会很大哦!

继《大日子Woohoo!》后,这部《天天好天》再次找来青元导演掌镜,并以贴近本土人、情、味的点点滴滴,带出“亲情可贵”的信息。而众演员在观赏电影后,都纷纷被情节感动至落泪外,电影男主角兼现实生活中已荣升父亲的林德荣更是在分享感想时禁不住流下男儿泪,并不断强调年轻人真的要孝顺长辈,“不要等到农历新年才去探望长辈…我们要好好珍惜与长辈一起的时间。”

卓卉勤白等8小时

在分享拍摄点滴的时候,高呼自己在电影中“哭不停”的卓卉勤就抱怨到自己入行20几年,第一次等戏白白等了8小时后,最后竟然被知会“没得拍”,让她直言虽然了解当时下雨的突发状况,但却没办法从口中吐出“没关系”这三个字呢!随后她还自爆导演晚上还特别传简讯向她道歉咧!谈及与剧中“女儿”的互动时,卓卉勤表示由于自己与Crystal是要饰演一对感情疏离的母女,因此她还刻意与Crystal保持距离,以便将这份疏离感延续到拍摄的氛

围当中。

而在电影中饰演卓卉勤父亲,算是电影重心人物之一的林丹,则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演戏,也是第一次感受到电影的强大力量,他除了感谢导演给予他机会将草根人物的生活体现出来外,也高呼因为这部电影让他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一位可爱的“孙女”呢!

《天天好天》有望冲出海外

谈及这部电影给予自己的感动,青元导演表示自己的感动并不源自市场的反应,而是有份参与的团队们都能喜欢这部电影;此外,导演也在记者会上透露最近有不少海外片商对这部电影很赏识,因此冲出海外的机会很大,而目前已进入洽谈细节的阶段了说!

被问及是否有信心打破去年《大日子 Woohoo!》的票房纪录时,青元导演更是自信表示“冲破500万票房大

关,有信心”哦!

由Astro及MY FM联手炮制的本地中文贺岁电影《天天好天》将在1月13日于全马戏院上映!
***************************************
挾持上一部《大日子》420萬令吉票房的好口碑,《大》原班人馬再度炮製另一部《天天好天》,這次大打親情牌,企圖“催谷”出500萬令吉票房,更有望在國外上映,繼續催淚!

由Astro出品,《大日子Woohoo!》原班人马制作的MY Astro年度贺岁电影《天天好天》昨日举行了媒体首映礼,导演青元,众演员包括林德荣、尹匯芬、颜江瀚、陈志康、卓卉勤、林耀明等均有出席。这部以亲情为主题的温馨小品,本土风情依旧浓厚,搞笑情节不减,不过催泪戏码就加重不少,不少人看得感动落泪,男主角林德荣情绪更是久久不能平复,于台前忍不住哽咽落泪,强调:孝顺好重要!

去年《大日子Woohoo!》的成功,为本地电影圈打下强心针,更让导演青元信心倍增,对新作《天天好天》

寄予厚望,直言有信心突破500万票房大关,更透露已有海外片商对《天天好天》招手,冲出海外指日可待!

当天,众演员也于会上分享了拍片趣事,卓卉勤就自爆导演让她干等8小时后,竟叫她收工回家,一个镜头也没拍,让她欲哭无泪。后导演一封道歉简讯,才终让她释怀。戏中角色吃重,扮演阿公的林耀明也开玩笑表示,看剧本时以为自己要露两点,一直忧心忡忡,后才知道是用仪器检查乳房的镜头,才让他松了一口气。而片中扮演体育老师的Jeff更成为众人调侃的对象,尽管只是客串演出,不过Jeff的夸张演绎成功出位,让尹匯芬笑言:看了电影才发现,最乞人憎的不是颜江瀚,是Jeff!

http://viviantok.com/?p=4409

雖然搶不到首映,但是卻在電影上映的第一天就去看了, 還到余人生換了紅包帒哦!值得一看的一部本地創作!他們說我是第一個換取紅包帒地~!





20101215


“一個月” 的故事

15 ‘濃杯本’ 2010

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

哇靠!

第一次踏入的這個大家庭。

她富有挑戰性,不馬虎,她做事有原則,她“亂中有序”。她又是誰呢?

是;我人生中第一分的“全”職。

或許 兼職做多了吧,所以全職對自己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話說當下就把我給簽了。 三個月的試用期,我會做得很好地.. 哈哈~!



介紹篇;最典型的一天

最基本的條件是 早上要早醒!(對於我,是辛苦中的辛苦)

0700 點起身,

0800開車,

0815到達公司,

0830 開工!

1730 放工!! Hureey.... haha..

當然, 之間做的都是很多能讓你我忘我的事。

例如:打一大堆的文件,算一大堆的文件,打給一大堆的顧客 “催錢”!說一大堆的話,最終有一大堆的壓力..

(這些一大堆,其實有在誇大其詞啦 ><“)

一個月了,說長不長,短不短.. 在長也沒有三十年長也..哈哈~

其實,一個月學了好多..

怎麼打一封很完整且不失大雅的信件,

與人的溝通;要怎麼才能讓人家認同你的說話,

要積極,有上進心,

不消極,不婆媽,

不囉唆,醒目,謹慎,認真................................


好多好多..

當然,不曉得自己還能有多少這樣的機會..但是會很珍惜這次的工作機會! hehe..><“


期待,我三個月後的心得吧..



-待續-



20101212

十月天的[酷兒]



30th October

在這一天的這個時候 “他們” 會走上街頭;手提著彩虹旗幟用力的搖擺為的是告訴大家

“請投同志一票”;


同時他們也向 臺灣候選人提出 “同志政策”。

他們信心十足的踏上臺灣街道,向大眾推廣並站立及澄清自己的立場 且希望能得到人們的認同。


他們是誰?

他們就是現今的 “臺灣酷兒”。

故事的開始讓我們先觀賞這部2010 10 30 臺灣同志大遊行的片段。



他們很; “多樣化”。 他們很親切,他們很有勇氣。


[我們是同志,我們很驕傲!] 在「彩虹大使」阿妹帶頭高喊下,一年一度的同志大遊行昨頂著細雨在凱道登場,吸引近三萬人參與;今年遊行訴求「投同志政策一票」,要求五都候選人提出具體同志政策,再來爭取同志族群支持。

同志大遊行今年是第八年舉辦,八年前第一次遊行只有五百人上街,到今年已經將近三萬人,堪稱亞洲最大規模的同志遊行活動。今年初因為北市教育局發文要求學校防止社團假借名義誘導學生從事「同志交誼」活動,引發「歧視同志」爭議,今年遊行特別安排高中、大學、老人、原住民、聽障、肢障等各領域同志上台,大聲告訴政府「同志是正常的!」

遊行隊伍綿延超過一公里,隊伍中處處可見穿著前衛的同志展現身體曲線,男同志大方露出結實上半身,還有同志只穿著一條小褲褲在寒風中遊行;許多同志族群不畏外界眼光,大方在隊伍中擁吻,氣氛宛如一場大型Party。由於同志遊行近幾年累積不少人氣,昨也吸引其他民間團體,包括廢死聯盟、民間司改會等加入。

遊行主軸訴求「投同志政策一票」,要求五都候選人端出「同志政策」牛肉,否則休想爭取同志選票;今年大台北地區更出現三位「同志議員」候選人,上台向同志族群拉票。至於日前傳出主辦單位拒絕台北市長候選人蘇貞昌參加遊行,主辦單位表示「歡迎政治人物參加,但不歡迎平常沒有關心同志,要選舉才突然想到要參加的候選人」。

遊行隊伍中也出現「家長」的身影,來自台北的王媽媽,獨生子在廿五歲時「出櫃」,她和丈夫卻「坦然接受」。王媽媽認為「同性戀是正常的」,同志要先瞭解、接受自己,才能應付向父母坦承時的壓力;王媽媽也呼籲,父母的支持對同志來說就像「打電動一下子加很多分」,「不管怎樣,家長一定要勇敢的支持自己的孩子。」

活動今年再度邀請藝人大炳參加,大炳自嘲說,「以前遊行介紹我上台都說我是『同志的好朋友』,後來我和我男友一起吸毒被抓,以後我就不用再演了!」

遊行今年邀請到「彩虹大使」藝人阿妹到場聲援,阿妹還應群眾要求接受女同志獻吻,更欲罷不能熱唱了「彩虹」、「你是我的姊妹」等幾首象徵同志的歌。阿妹說,同志追求自己的幸福需要很多勇氣,呼籲同志的家人給同志更多支持。

或許你會問,彩虹旗幟所要表達的是甚麼訊息?它所預表的又是甚麼?

以下是我得到的結論。


六色彩虹宣言

紅色:性愛 - 廢除惡法,性權就是人權

橙色:力量 - 集體展現,我們就是力量

黃色:希望 - 勇往直前,打造希望種子

綠色:自然 - 看見差異,自然展現本性

藍色:自由 - 自主多元,解放身體自由

紫色:藝術 - 活出自我,創造繽紛藝術


1978年,舊金山的一場同志活動中,設計出彩虹旗作為同志活動的象徵,此後,在美國甚至世界各地的同志社群,皆以彩虹旗作為同志文化、同志活動的代表。


在國外,彩虹的六色原各有其意涵,2007年,台灣同志遊行聯盟團隊,融入了台灣在地文化,將六色彩虹的意涵重新定義、詮釋,以表達「台灣同志遊行聯盟」對於同志運動的關注與實踐態度。


此後,在2008、2009、2010年的台灣同志遊行,延續此「六色彩虹宣言」的同志運動精神,號召群眾走上街頭。




紅色:性愛


廢除惡法,性權就是人權


性愛是個人生命力的根源,是人類文明創造的動力。
不論是LGBT為實踐其同志生命的各種性愛主張、生活方式、言論型態,或是任何性少數族群的非婚姻、非生殖的性愛生活方式或職業,都不該受到歧視、污名、剝奪。
人享有自主、多元選擇性愛的自由,這種自由應該受到尊重、保障,不可被剝奪與限制,也不該以異性戀、特定階級的單一標準來衡量其價值。
我們主張廢除箝制自主性愛、違反人權的三大惡法: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0條、兒童及青少年性交易防治條例第29條、刑法第235條。不再以偽稱的「妨害善良風俗」、「保護兒童青少年」、「掃除猥褻」之名,濫行反人性、違憲、侵犯人權之實,讓包含LGBT在內的性少數、青少年、成人自主的性愛不再被污名,不再生活於惡法壓迫的恐懼之中。

橙色:力量


集體展現,我們就是力量


2007年,我們都是那一萬五千分之一的色點,我們一同佔據街頭,高舉彩虹,把台北街頭粧點出最美麗的那一條人龍彩虹。那一剎那,我們一起感動,一起驕傲,因為我們知道,只要齊心齊力,就能展現出無比大的彩虹力量。
遊行外的每一天,回到各自的生活,在各個角落,每一個同志多少承受著必須隱藏性向、性別表現、性別認同的壓力,面對他人的不諒解、鄙夷,甚至排擠與暴力。在勢單力薄的處境中,同志大多選擇隱忍、得過且過,因為我們無法有力的回擊。我們感覺孤單。
可以不是這樣的!集體能夠展現出力量,如濃濃的太陽光芒,耀眼的美麗彩橘,那是生命的核心、是創造希望的能源。
為了捍衛LGBT權益、打造社會公義、追求自由信念,我們肩併肩,昂首齊步再度踏上台北街頭,我們正走在一起,我們就是力量。

黃色:希望


勇往直前,打造希望種子


台灣這塊土地的希望,正由現在的你我一起打造。
從最初個人獨自承受社會歧視與壓迫,到今日眾人集結在一起,台灣的同志運動正逐步發展出多元的面貌與行動。我們一路從個人的性別認同到多元的情欲文化與伴侶關係;也從害怕如何向父母出櫃,翻轉成同志也有權成為父母生養下一代。別忘了當初我們總以為自己是世上唯一的怪胎,到現在我們要爭取原本屬於我們的權利。這十多年來,我們不斷的用自我生命來改變這個社會,也豐富了這個社會對於未來的想像。
有想像的未來便是希望。
雖然個人力量薄弱,面對的處境複雜且險惡,但當我們齊聚,一同抗拒任何形式的壓迫與不公,我們開拓了社會思考多元未來的空間,也創造了希望的種子。
同志運動近二十年,我們正一起往這條有希望的路繼續前進。

綠色:自然


看見差異,自然展現本性


綠色代表自然,而「不自然」恰好是同志族群常會遇到的指責。隨著人類對大自然瞭解愈多,我們愈來愈發現,同性的、異性的、各式各樣不同的性愛方式,是普遍存在於自然環境與動物界中。不過,只有人類這種動物對性少數有所歧視且投以異樣眼光。

隨著台灣同志運動的發展,我們看到了許多不同的同志主體: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彼此之間的差異,以及那份彼此相異、卻又不約而同,努力活出自我的生命力與美感。同性戀與雙性戀同志,用著他們最真實的樣貌,不顧旁人目光勇敢地追尋感情;跨性別同志積極地實現自己的性別,甚至承受社會眾多的敵意。
這些,是我們努力作自己、不加以遮掩的自在本性。這,就是自然,當然也該受到尊重與祝福,並享有平等的權利。歧視少數的行為,反而是不自然。

藍色:自由


自主多元,解放身體自由


我們要免於恐懼的自由。
同志遊行是集體出櫃行動,在隊伍中可以勇敢高喊:「我是同志,我很驕傲!」。我們能夠勇敢出櫃,就是一種自由。我們更希望能勇敢地在生活中跟朋友、同事、親人出櫃,不需隱瞞自我的同志身分,獲得做真實自我的自由。
我們要身體自主的自由。
每個人都不該受社會既定性別刻板印象束縛,男生可以戴耳環、留長髮、穿性感小泳褲;女生可以頭頂俏麗俊帥的短髮、穿上束胸塑造自己的身體。我們都可以變男變女變變變,做最自在多元的自己。
我們要慾望解放的自由。
同志擺脫傳統性別框架-男生愛男生、女生愛女生,或男、女我都愛。同志慾望自由流動,只要關係中伴侶同意,守貞不是唯一選擇。我們認為情感與性愛有多元可能性,安全性行為比守貞更重要。

紫色:藝術


活出自我,創造繽紛藝術


代表藝術的紫色,不紅不藍,是撫媚妖饒最具同志文化敢曝(Camp)的特色。
長期被視為怪胎、異纇、邊緣,卻勇於活出自我的LGBT族群,精采豐富的身體展演,情感堅持表現,提供發展多元社會一扇彌足珍貴的想像窗口。
跨性別中有趣的行動裝扮實踐(扮裝、變性、第三性,性別難辨戲耍越界),男女同志情慾角色自我創造界定(T、婆、不分、哥、弟、妹),雙性戀多層次、多變項的對象選擇(愛男也愛女,抵抗單性戀壓迫),非正典文化的酷異力量集結積累,創造出城市紋理縫隙,有了瑰麗驚艷花朵,點綴單調乏味的異性戀空間。
二二八和平公園有了另類同志文化解讀,紅樓商家再創文化地景新貌;平胸T的身體自在展現,熊族的自信身材養成選擇,看見了多樣繽紛身體新美學,就是一種令人激賞的藝術表現。



以上皆是他們的心聲。



臺灣同志大遊行起源於 :


2003年11月1日
第一屆以「看見同性戀」為主題。
路線從男同志歷史空間新公園(228公園)出發,走向西門町紅樓廣場,將近500人開啟台灣同志遊行的序幕,也是全球華人地區首次舉辦的同志遊行。
首屆的台灣同志遊行為第四屆台北同玩節(同志諮詢熱線協會主辦)系列活動之一。



2004年11月6日
第二屆以「喚起公民意識」為主題。
路線從中正紀念堂出發,沿中山南路、景福門、凱達格欄大道、公園路,走過228公園/新公園、衡陽路,到紅樓廣場,超過3000人參與。
主要訴求為:「異議公民‧彩虹城市‧花樣主體‧同治國家」。

本屆開始台灣同志遊行由跨社團組成出的「台灣同志遊行聯盟」主辦,組織代表圖案為六色愛心標誌。代表精神為:
彩虹愛心:六色彩虹的愛心.是我們同志們愛與包容最美麗的呈現
花樣主體:多彩繽紛的花瓣.綻放出一朵象徵多元性別文化的彩花
中間星狀:主體亮麗的光芒.個體生命如星辰般發光發熱永恆閃耀
六心環扣:妖嬈萬千的環繞.互愛互助相接彼此讓我們更緊密團結



2005年10月1日
第三屆以「同心協力101」為主題。
路線從敦南誠品書店出發,走過忠孝東路,到達台北市議會廣場,近5000人參與。
主要訴求為:「共同打造沒有言論壓迫、更多元、平等、無歧視的生存環境。」



2006年9月30日
第四屆以「一同去家遊Go Together」為主題。
路線從松山菸廠沿著忠孝東路,至華山創意園區。並於終點舉辦公開的同志婚禮,

有四對拉子伴侶參與,接受所有人的祝福。
參與人數首次突破10000人,成為亞洲地區最具規模的同志遊行。

主要訴求為:「爭取同志伴侶權益的合法化,例如結婚權或同居伴侶法,同志生育領養子女的權利,以及老年同志的關懷照顧等,希望讓每個同志都能擁有組織家庭的自由選擇權利;除此之外也希望透過對同志父母親人等議題的討論,讓同志的父母及親人能對同志有更深的了解,並進而支持同志!」



2007年10月13日
第五屆以「彩虹有夠力Rainbow Power」為主題。

路線從國父紀念館出發,沿仁愛路、安和路、敦化南路、忠孝東路、逸仙路、松高路、松智路抵達

「台北市政府大樓後方廣場」。
1萬5000名同志共同參與,在忠孝東路四段共同拼出「彩虹地景」,

創造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彩虹圖案。

主要訴求為:

1、反歧視、要平權,同志公民不容忽視。2、展現多元,創意無限,同志最美麗。

3、超越藍綠,關鍵少數,彩虹有夠力。」

首次選出「彩虹大使」張惠妹,在遊行終點舞台為全體LGBT同志演唱。


前往2007年遊行官網



2008年9月27日
第六屆以「驕傲向前行 Run the Rainbow Way」為主題。
以「展現多樣,驕傲做自己」、「消除歧視,勇敢向前行」號召LGBT社群共同上街。



礙於找不到2009年的相關質料 唯有把2010年的放上了。 2010年臺灣同志大遊行與歷屆不同,這次總共有超過三萬人踏上臺灣的街道。




在我看完此類報導後 心想:


[誰不准青少年當同志]起因於今年3月台北市政府禁止校園成立同志社團,公然帶頭違法孤立青少年同志的新聞事件。這起事件凸顯了台灣社會長期以來漠視青少年同志情慾啟蒙、自我認同的迫切與必要性,更將缺少資源的青少年,推入孤立無援的深淵。在這一期的內容裡,同志理事會訪問到兩位目前仍在學的高中生同志,以及長期關注同志青少年的「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吳政庭、「高中生制服聯盟」代表徐豪謙等兩位夥伴,一同來探討目前青少年同志在台灣社會所面臨的特殊處境。


採訪撰文/維多陳(台灣同志遊行聯盟文宣組員)


pastedGraphic.pdf


高中生,最接近18歲「法定年齡」的年紀,剛啟蒙、漸漸自主有想法,開始會問「我是誰」、會關注「我喜歡什麼」的年紀,儘管仍有升學壓力,但是校園的風氣已經比較開放,有社團讓你/妳尋求同儕間的聯繫,也有電影或書籍幫助你/妳探索自己,對於「性傾向」的探索,也漸漸清晰。許多同志的同性啟蒙經驗,更是早在高中階段就開始。只是,目前在「未滿18歲」與「兒少法」的保護大傘下,國高中校園將「知識學習」與「情慾探索」切割成兩件事;然而實際上,它們並不互相違背,學校更不會提供管道,讓青少年表現情感、探索情慾,建立自我認同。


朵兒(22歲,女同志)從小就對中性女生非常著迷,看電視連續劇,會被由女反串男演出的男主角所吸引,上了高中,雖然不是念女校,但是她很喜歡跟籃球隊的女生相處在一起,她們都剪短髮、穿運動內衣、很陽剛、很男孩子氣。「那時候我跟一個女生很要好,我們是戀人,我承認她是我的初戀。可是當我家人發現以後,都覺得我跟她只是手帕交,所謂的『同性密友』而已。他們仍期待我有天會交到『男』朋友。」

「同性密友期」這個師長、父母甚至一般民眾慣用的,用以形容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一段「過渡/暫時性同性戀」的詞彙,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吳政庭並不認同。「求證國外的研究文獻,並沒有這種稱呼。台灣有單一性別學校,男男學生發展出超友誼關係、女校生暗戀學姊的故事時有耳聞,許多師長多以『同性密友期』這樣的觀念一筆帶過,忽略高中孩子的情慾與性傾向探索的重要性。這種說法其實是否定、偽善的,在本質上有『恐同傾向』的。」吳政庭說。


小安(18歲,女同志)從幼稚園就發現自己喜歡女生,會偷親女生,不愛穿裙子,卻是在上了高中從朋友口中才知道「原來我可以穿束胸」。她是在高二第一次跟女友發生性行為後,完全確定了自己的性向。「學校哪有什麼女同志安全性行為的宣導資訊?我幾乎是本能式地跟女生做愛,當然我也看過A片模仿男生。我唸的是高職,比較沒有升學壓力,我們幾個T平常聚在一起,很多事情還是很像『不能說的祕密』,可以公開地做、卻無法大方的談。」小安回憶。

為了想認識多圈子內的朋友,小安也在UT和批踢踢拉版註冊了帳號。吳政庭發現,校園中有同儕聯繫的困難,青少年同志轉而向網路世界尋求慰藉,但網路世界並非「完全零風險」,目前的交友網站,被渲染成「同志+淫亂」雙重的污名化。「高中生制服聯盟」代表徐豪謙也認為,青少年同志需要一個安全單純的交友環境,他以自己的經驗為例,「我們最大的苦惱,是沒有地方可以去!這年代已經不流行去新公園,許多男同志聚會場所都有午夜十二點過後就18禁入的規定;除了紅樓,可是以上這些地方都要花錢,很物質化,對經濟沒有完全獨立的青少年同志,經常是望塵莫及。可是我們只是想要很單純的交朋友!」


徐豪謙回憶起自己最開心的時候,是交到圈內朋友、被欣然接受、也得到相互關心的時候。「青少年同志很辛苦的是,在 『人人都先預設自己是異性戀』的校園中,產生許多價值觀上的衝擊,這樣的反差經常讓我覺得自己格格不入,為了不被孤立,只好收藏自己的陰柔氣質,偽裝陽剛,跟大多數男生一樣打屁,回應交不交女朋友的問題。在性別平等教育沒有完全落實,校園教材保守的校園中,一個高中或國中生同志,如果想出櫃,會害怕卻被親朋好友妖魔化,變得孤立無援;如果不出櫃,則必須獨自承擔難過與無力感。這兩者中間,還有一段開始要面對自己同志身份認同的掙扎期,是最容易讓人感到無助沮喪的時候。」


pastedGraphic.pdf

叮噹(17歲,男同志),是上了高中才確定自己喜歡男生。他唸的是一般的男女合校,很喜歡同班一個男同學;但對方是直男。機伶的叮噹跟他混得很熟,還會假藉名義偷抱他,更在嬉鬧時留下了一張親密相擁的合照。他又羞又喜地展示說:「不可以跟別人講喔,這張照片要是被流傳出去,我跟他就做不成朋友了!」


叮噹的經驗,也是許多男同志們在情慾啟蒙探索的歷程中,都曾有過的「異男忘」的心酸經驗。明明暗戀身邊的直男好友,卻害怕被對方誤解,做不成情人、也失去一個朋友。可是叮噹的陰柔氣質,並不完全帶給他負面的困擾,同班女同學很能接受他,會手勾手一起去買東西,彼此以姊妹稱呼。吳政庭觀察到,校園對同志議題的態度也許保守,可是時下國高中生對同性戀的議題接受度反而高,他從這裡看到另一個希望,也許校園性別平等,需要由下往上、解放師長「看不見的恐同症」!


吳政庭與徐豪謙都贊同,以18歲來界定成年與否、決定你/妳如何進行情慾探索,是不合理、更不具意義的事。然而,他們也認為,要在國高中校園安排「認識性傾向」的課程,正視青少年的獨立思考與自主能力,以健康的心態,讓性向持平發展,就像尊重教導學生原住民文化或客家文化一樣,不是消極禁止或誰導正誰,或許仍是「校園同志的漫長等待」。我們還能怎麼辦?


「加強同志社團與一般青少年社團兩者之間橫向聯繫!」吳政庭說,目前同志社群中,專門服務青少年同志的團體(註一)才剛萌芽,一般青少年關懷社團卻極少碰觸同志議題,應將兩者的專長與資源結合並互相運用,放大青少年同志議題的重要性。例如國外有SOY (Save Our Youth)的組織,工作內容也包括青少年同志的關懷服務。


徐豪謙則說:「希望有同志傑出人物、公眾人物成為榜樣站出來登高一呼!其實同志社團或同儕間的影響力是很強大的!這些團體或個人,也可以主動去編維基百科上面的LGBT的條目呀!或者滲透進『知識+』去回應同志相關的問題呀!同志資訊不要一味的18禁嘛!」


而即將到來的第八屆台灣同志遊行,徐豪謙所屬的高中生制服聯盟,已經開始積極進行串聯,組隊參加。「讓高中生同志被看見吧!其實你不孤獨,不要害怕別人的指點,錯不在你,你可以做自己,可以去面對這些事情,也值得被公開祝福!」徐豪謙說。


吳政庭則鼓勵有組織的青少年同志團體走出來,參加運動爭取權益,為同志社群、也為自己完成一次「世代交替」。不過他還有更不一樣的點子。「我認為師長應該跟學生站在一起,對抗異性戀霸權!有GUTS的老師們,親自帶領異性戀學生參加今年同志遊行吧!把它當作公民素養課,也當做一次校外教學!」吳政庭說。

採訪撰文/維多陳(台灣同志遊行聯盟文宣組員)


再看看另一篇短片







同志身上的基督

聖經權威的複雜性

基督宗教對同性戀否定的立場由來已久。第一世紀的猶太學者斐羅(Philo of Alexandra)及約瑟夫(Flavius Josephus)首先引用創世記十九章的「所多瑪與俄摩拉的故事」,來抨擊男同性性行為,直至公元三至五世紀,教父時代的神學權威繼承了猶太教及第一代基督信徒反同性戀傳統,將當時創世記十九章中所多瑪和俄摩拉的毀滅,解讀成上主對同性性行為罪行的懲治。從此,這個雙城故事便成為教會譴責同性戀罪行的權威例證2。然而,這種解釋是否代表聖經原作者的意思?我們是否忽略了經文寫作時的處境及歷史因素?此外,我們亦要注意在流傳的過程中,歷代教會及信徒對聖經的解釋均按著不同的時代處境和傳統去詮釋,許多時候,不同的群體對同一段經文也有不同的解釋。

今天同志神學所面對最大的難題,一如婦女神學及其他第三世界神學的經驗相同,是教會所高舉的聖經權威的絕對性。可是,我認為聖經權威的核心問題並不在於聖經的文字本身,而是關乎聖經如何被詮釋以及誰有權去詮釋的問題。經過數十年聖經詮釋學所累積的智慧,所有詮釋學本質上是一種權力的運作,而聖經的詮釋也不例外。

綜觀聖經詮釋的歷史,從初期教會以來聖經詮釋方法不斷經過改變和修正。歷史中詮釋法的爭論,代表著不同群體的權力抗衡和爭奪──因此不少婦女和同志神學家曾經質疑所謂「正統」和「異端」的分別,只是反映教會歷史上誰勝誰負的結果,因此婦女和同志神學特別提出在過去聖經詮釋的過程中,由於傳統釋經偏重了男性和異性戀的經驗,因此婦女和同志信徒的經驗一直被置於教會的邊緣,成為沈默的一群。雖然他們同是教會的肢體,但卻喪失了自己解釋聖經和發言的權利,而他們的經驗更往往被主流的偏見所曲解,甚至傷害。3

同志神學的出現可說是同志信徒在信仰上的一種逾越,今天他們除了採用近代聖經詮釋學的觀點,對傳統教會以「字面釋經」的方法來定義上主對同性戀的懲罰提出質疑,並提出同性性行為並不是當時聖經作者的主要關注。此外,聖經中有關同性戀的章節至今仍未有明確的定論,或因對某些詞語解釋不確定、或因修辭上的含糊、又或因時代不同故對同性戀的理解有出入,以致對聖經個別章節的詮釋出現分歧,因此,我們斷不可根據幾段經文的片面解釋而達至絕對禁止同性戀的結論。4

最後,同志神學認為耶穌所傳的天國的福音才是整部新舊約聖經的核心價值,而一直處於社會和教會弱勢的同志信徒,從耶穌基督身上所體會的,絕不是一個道德主義的護航者,而是一個願意謙卑降世,成為貧窮人,與妓女和稅吏親近,並譴責那些假冒為善的祭司、律法師和法利賽人,因此他們相信同志基督徒應該勇敢地以上主子民的身分重新爭取自己對聖經和信仰的解釋權,目的不但是希望重拾同志作為人的尊嚴,也是他們真誠見證福音的表現。




結論:

近年來,在社會風氣漸趨開放、同性戀平權教育逐漸推廣的情形下,同性戀接納自己的程度要比以前好太多,為數不少的同性戀並不介意公開自己身分。但普遍而言,能讓父母知道的人卻還是極為少數。一想到父母可能會知道,不管是如何樣正當有意義的活動,也會讓許多同性戀子女怯步,他們也會因而喪失了體驗人生、自我實現的機會。對這些孩子來說,能夠得到父母的支持與鼓勵,不僅僅只是家人間情感的慰藉,這同時也是一種受到父母肯定的莫大驕傲,孩子們將因此而成為無所畏懼的勇者。有了您的支持與鼓勵,同性戀子女可以活得更驕傲、更快樂。

所以,有一天您的孩子決定告訴您他是同性戀,要知道他是在邀請您再度進入他的生命。所以不論我們將因此面對多少情緒挫折,不要忘記孩子對您的濃厚親情。沒有什麼困難是解決不了的,請彼此支持、相互鼓勵,讓所有的同性戀家庭都可以在你我的努力下活得更驕傲,更快樂!


*我不支持也不否決; 我保持中立的態度和立場;純粹只想做個探討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