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ers

20101215


“一個月” 的故事

15 ‘濃杯本’ 2010

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

哇靠!

第一次踏入的這個大家庭。

她富有挑戰性,不馬虎,她做事有原則,她“亂中有序”。她又是誰呢?

是;我人生中第一分的“全”職。

或許 兼職做多了吧,所以全職對自己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話說當下就把我給簽了。 三個月的試用期,我會做得很好地.. 哈哈~!



介紹篇;最典型的一天

最基本的條件是 早上要早醒!(對於我,是辛苦中的辛苦)

0700 點起身,

0800開車,

0815到達公司,

0830 開工!

1730 放工!! Hureey.... haha..

當然, 之間做的都是很多能讓你我忘我的事。

例如:打一大堆的文件,算一大堆的文件,打給一大堆的顧客 “催錢”!說一大堆的話,最終有一大堆的壓力..

(這些一大堆,其實有在誇大其詞啦 ><“)

一個月了,說長不長,短不短.. 在長也沒有三十年長也..哈哈~

其實,一個月學了好多..

怎麼打一封很完整且不失大雅的信件,

與人的溝通;要怎麼才能讓人家認同你的說話,

要積極,有上進心,

不消極,不婆媽,

不囉唆,醒目,謹慎,認真................................


好多好多..

當然,不曉得自己還能有多少這樣的機會..但是會很珍惜這次的工作機會! hehe..><“


期待,我三個月後的心得吧..



-待續-



20101212

十月天的[酷兒]



30th October

在這一天的這個時候 “他們” 會走上街頭;手提著彩虹旗幟用力的搖擺為的是告訴大家

“請投同志一票”;


同時他們也向 臺灣候選人提出 “同志政策”。

他們信心十足的踏上臺灣街道,向大眾推廣並站立及澄清自己的立場 且希望能得到人們的認同。


他們是誰?

他們就是現今的 “臺灣酷兒”。

故事的開始讓我們先觀賞這部2010 10 30 臺灣同志大遊行的片段。



他們很; “多樣化”。 他們很親切,他們很有勇氣。


[我們是同志,我們很驕傲!] 在「彩虹大使」阿妹帶頭高喊下,一年一度的同志大遊行昨頂著細雨在凱道登場,吸引近三萬人參與;今年遊行訴求「投同志政策一票」,要求五都候選人提出具體同志政策,再來爭取同志族群支持。

同志大遊行今年是第八年舉辦,八年前第一次遊行只有五百人上街,到今年已經將近三萬人,堪稱亞洲最大規模的同志遊行活動。今年初因為北市教育局發文要求學校防止社團假借名義誘導學生從事「同志交誼」活動,引發「歧視同志」爭議,今年遊行特別安排高中、大學、老人、原住民、聽障、肢障等各領域同志上台,大聲告訴政府「同志是正常的!」

遊行隊伍綿延超過一公里,隊伍中處處可見穿著前衛的同志展現身體曲線,男同志大方露出結實上半身,還有同志只穿著一條小褲褲在寒風中遊行;許多同志族群不畏外界眼光,大方在隊伍中擁吻,氣氛宛如一場大型Party。由於同志遊行近幾年累積不少人氣,昨也吸引其他民間團體,包括廢死聯盟、民間司改會等加入。

遊行主軸訴求「投同志政策一票」,要求五都候選人端出「同志政策」牛肉,否則休想爭取同志選票;今年大台北地區更出現三位「同志議員」候選人,上台向同志族群拉票。至於日前傳出主辦單位拒絕台北市長候選人蘇貞昌參加遊行,主辦單位表示「歡迎政治人物參加,但不歡迎平常沒有關心同志,要選舉才突然想到要參加的候選人」。

遊行隊伍中也出現「家長」的身影,來自台北的王媽媽,獨生子在廿五歲時「出櫃」,她和丈夫卻「坦然接受」。王媽媽認為「同性戀是正常的」,同志要先瞭解、接受自己,才能應付向父母坦承時的壓力;王媽媽也呼籲,父母的支持對同志來說就像「打電動一下子加很多分」,「不管怎樣,家長一定要勇敢的支持自己的孩子。」

活動今年再度邀請藝人大炳參加,大炳自嘲說,「以前遊行介紹我上台都說我是『同志的好朋友』,後來我和我男友一起吸毒被抓,以後我就不用再演了!」

遊行今年邀請到「彩虹大使」藝人阿妹到場聲援,阿妹還應群眾要求接受女同志獻吻,更欲罷不能熱唱了「彩虹」、「你是我的姊妹」等幾首象徵同志的歌。阿妹說,同志追求自己的幸福需要很多勇氣,呼籲同志的家人給同志更多支持。

或許你會問,彩虹旗幟所要表達的是甚麼訊息?它所預表的又是甚麼?

以下是我得到的結論。


六色彩虹宣言

紅色:性愛 - 廢除惡法,性權就是人權

橙色:力量 - 集體展現,我們就是力量

黃色:希望 - 勇往直前,打造希望種子

綠色:自然 - 看見差異,自然展現本性

藍色:自由 - 自主多元,解放身體自由

紫色:藝術 - 活出自我,創造繽紛藝術


1978年,舊金山的一場同志活動中,設計出彩虹旗作為同志活動的象徵,此後,在美國甚至世界各地的同志社群,皆以彩虹旗作為同志文化、同志活動的代表。


在國外,彩虹的六色原各有其意涵,2007年,台灣同志遊行聯盟團隊,融入了台灣在地文化,將六色彩虹的意涵重新定義、詮釋,以表達「台灣同志遊行聯盟」對於同志運動的關注與實踐態度。


此後,在2008、2009、2010年的台灣同志遊行,延續此「六色彩虹宣言」的同志運動精神,號召群眾走上街頭。




紅色:性愛


廢除惡法,性權就是人權


性愛是個人生命力的根源,是人類文明創造的動力。
不論是LGBT為實踐其同志生命的各種性愛主張、生活方式、言論型態,或是任何性少數族群的非婚姻、非生殖的性愛生活方式或職業,都不該受到歧視、污名、剝奪。
人享有自主、多元選擇性愛的自由,這種自由應該受到尊重、保障,不可被剝奪與限制,也不該以異性戀、特定階級的單一標準來衡量其價值。
我們主張廢除箝制自主性愛、違反人權的三大惡法: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0條、兒童及青少年性交易防治條例第29條、刑法第235條。不再以偽稱的「妨害善良風俗」、「保護兒童青少年」、「掃除猥褻」之名,濫行反人性、違憲、侵犯人權之實,讓包含LGBT在內的性少數、青少年、成人自主的性愛不再被污名,不再生活於惡法壓迫的恐懼之中。

橙色:力量


集體展現,我們就是力量


2007年,我們都是那一萬五千分之一的色點,我們一同佔據街頭,高舉彩虹,把台北街頭粧點出最美麗的那一條人龍彩虹。那一剎那,我們一起感動,一起驕傲,因為我們知道,只要齊心齊力,就能展現出無比大的彩虹力量。
遊行外的每一天,回到各自的生活,在各個角落,每一個同志多少承受著必須隱藏性向、性別表現、性別認同的壓力,面對他人的不諒解、鄙夷,甚至排擠與暴力。在勢單力薄的處境中,同志大多選擇隱忍、得過且過,因為我們無法有力的回擊。我們感覺孤單。
可以不是這樣的!集體能夠展現出力量,如濃濃的太陽光芒,耀眼的美麗彩橘,那是生命的核心、是創造希望的能源。
為了捍衛LGBT權益、打造社會公義、追求自由信念,我們肩併肩,昂首齊步再度踏上台北街頭,我們正走在一起,我們就是力量。

黃色:希望


勇往直前,打造希望種子


台灣這塊土地的希望,正由現在的你我一起打造。
從最初個人獨自承受社會歧視與壓迫,到今日眾人集結在一起,台灣的同志運動正逐步發展出多元的面貌與行動。我們一路從個人的性別認同到多元的情欲文化與伴侶關係;也從害怕如何向父母出櫃,翻轉成同志也有權成為父母生養下一代。別忘了當初我們總以為自己是世上唯一的怪胎,到現在我們要爭取原本屬於我們的權利。這十多年來,我們不斷的用自我生命來改變這個社會,也豐富了這個社會對於未來的想像。
有想像的未來便是希望。
雖然個人力量薄弱,面對的處境複雜且險惡,但當我們齊聚,一同抗拒任何形式的壓迫與不公,我們開拓了社會思考多元未來的空間,也創造了希望的種子。
同志運動近二十年,我們正一起往這條有希望的路繼續前進。

綠色:自然


看見差異,自然展現本性


綠色代表自然,而「不自然」恰好是同志族群常會遇到的指責。隨著人類對大自然瞭解愈多,我們愈來愈發現,同性的、異性的、各式各樣不同的性愛方式,是普遍存在於自然環境與動物界中。不過,只有人類這種動物對性少數有所歧視且投以異樣眼光。

隨著台灣同志運動的發展,我們看到了許多不同的同志主體: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彼此之間的差異,以及那份彼此相異、卻又不約而同,努力活出自我的生命力與美感。同性戀與雙性戀同志,用著他們最真實的樣貌,不顧旁人目光勇敢地追尋感情;跨性別同志積極地實現自己的性別,甚至承受社會眾多的敵意。
這些,是我們努力作自己、不加以遮掩的自在本性。這,就是自然,當然也該受到尊重與祝福,並享有平等的權利。歧視少數的行為,反而是不自然。

藍色:自由


自主多元,解放身體自由


我們要免於恐懼的自由。
同志遊行是集體出櫃行動,在隊伍中可以勇敢高喊:「我是同志,我很驕傲!」。我們能夠勇敢出櫃,就是一種自由。我們更希望能勇敢地在生活中跟朋友、同事、親人出櫃,不需隱瞞自我的同志身分,獲得做真實自我的自由。
我們要身體自主的自由。
每個人都不該受社會既定性別刻板印象束縛,男生可以戴耳環、留長髮、穿性感小泳褲;女生可以頭頂俏麗俊帥的短髮、穿上束胸塑造自己的身體。我們都可以變男變女變變變,做最自在多元的自己。
我們要慾望解放的自由。
同志擺脫傳統性別框架-男生愛男生、女生愛女生,或男、女我都愛。同志慾望自由流動,只要關係中伴侶同意,守貞不是唯一選擇。我們認為情感與性愛有多元可能性,安全性行為比守貞更重要。

紫色:藝術


活出自我,創造繽紛藝術


代表藝術的紫色,不紅不藍,是撫媚妖饒最具同志文化敢曝(Camp)的特色。
長期被視為怪胎、異纇、邊緣,卻勇於活出自我的LGBT族群,精采豐富的身體展演,情感堅持表現,提供發展多元社會一扇彌足珍貴的想像窗口。
跨性別中有趣的行動裝扮實踐(扮裝、變性、第三性,性別難辨戲耍越界),男女同志情慾角色自我創造界定(T、婆、不分、哥、弟、妹),雙性戀多層次、多變項的對象選擇(愛男也愛女,抵抗單性戀壓迫),非正典文化的酷異力量集結積累,創造出城市紋理縫隙,有了瑰麗驚艷花朵,點綴單調乏味的異性戀空間。
二二八和平公園有了另類同志文化解讀,紅樓商家再創文化地景新貌;平胸T的身體自在展現,熊族的自信身材養成選擇,看見了多樣繽紛身體新美學,就是一種令人激賞的藝術表現。



以上皆是他們的心聲。



臺灣同志大遊行起源於 :


2003年11月1日
第一屆以「看見同性戀」為主題。
路線從男同志歷史空間新公園(228公園)出發,走向西門町紅樓廣場,將近500人開啟台灣同志遊行的序幕,也是全球華人地區首次舉辦的同志遊行。
首屆的台灣同志遊行為第四屆台北同玩節(同志諮詢熱線協會主辦)系列活動之一。



2004年11月6日
第二屆以「喚起公民意識」為主題。
路線從中正紀念堂出發,沿中山南路、景福門、凱達格欄大道、公園路,走過228公園/新公園、衡陽路,到紅樓廣場,超過3000人參與。
主要訴求為:「異議公民‧彩虹城市‧花樣主體‧同治國家」。

本屆開始台灣同志遊行由跨社團組成出的「台灣同志遊行聯盟」主辦,組織代表圖案為六色愛心標誌。代表精神為:
彩虹愛心:六色彩虹的愛心.是我們同志們愛與包容最美麗的呈現
花樣主體:多彩繽紛的花瓣.綻放出一朵象徵多元性別文化的彩花
中間星狀:主體亮麗的光芒.個體生命如星辰般發光發熱永恆閃耀
六心環扣:妖嬈萬千的環繞.互愛互助相接彼此讓我們更緊密團結



2005年10月1日
第三屆以「同心協力101」為主題。
路線從敦南誠品書店出發,走過忠孝東路,到達台北市議會廣場,近5000人參與。
主要訴求為:「共同打造沒有言論壓迫、更多元、平等、無歧視的生存環境。」



2006年9月30日
第四屆以「一同去家遊Go Together」為主題。
路線從松山菸廠沿著忠孝東路,至華山創意園區。並於終點舉辦公開的同志婚禮,

有四對拉子伴侶參與,接受所有人的祝福。
參與人數首次突破10000人,成為亞洲地區最具規模的同志遊行。

主要訴求為:「爭取同志伴侶權益的合法化,例如結婚權或同居伴侶法,同志生育領養子女的權利,以及老年同志的關懷照顧等,希望讓每個同志都能擁有組織家庭的自由選擇權利;除此之外也希望透過對同志父母親人等議題的討論,讓同志的父母及親人能對同志有更深的了解,並進而支持同志!」



2007年10月13日
第五屆以「彩虹有夠力Rainbow Power」為主題。

路線從國父紀念館出發,沿仁愛路、安和路、敦化南路、忠孝東路、逸仙路、松高路、松智路抵達

「台北市政府大樓後方廣場」。
1萬5000名同志共同參與,在忠孝東路四段共同拼出「彩虹地景」,

創造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彩虹圖案。

主要訴求為:

1、反歧視、要平權,同志公民不容忽視。2、展現多元,創意無限,同志最美麗。

3、超越藍綠,關鍵少數,彩虹有夠力。」

首次選出「彩虹大使」張惠妹,在遊行終點舞台為全體LGBT同志演唱。


前往2007年遊行官網



2008年9月27日
第六屆以「驕傲向前行 Run the Rainbow Way」為主題。
以「展現多樣,驕傲做自己」、「消除歧視,勇敢向前行」號召LGBT社群共同上街。



礙於找不到2009年的相關質料 唯有把2010年的放上了。 2010年臺灣同志大遊行與歷屆不同,這次總共有超過三萬人踏上臺灣的街道。




在我看完此類報導後 心想:


[誰不准青少年當同志]起因於今年3月台北市政府禁止校園成立同志社團,公然帶頭違法孤立青少年同志的新聞事件。這起事件凸顯了台灣社會長期以來漠視青少年同志情慾啟蒙、自我認同的迫切與必要性,更將缺少資源的青少年,推入孤立無援的深淵。在這一期的內容裡,同志理事會訪問到兩位目前仍在學的高中生同志,以及長期關注同志青少年的「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吳政庭、「高中生制服聯盟」代表徐豪謙等兩位夥伴,一同來探討目前青少年同志在台灣社會所面臨的特殊處境。


採訪撰文/維多陳(台灣同志遊行聯盟文宣組員)


pastedGraphic.pdf


高中生,最接近18歲「法定年齡」的年紀,剛啟蒙、漸漸自主有想法,開始會問「我是誰」、會關注「我喜歡什麼」的年紀,儘管仍有升學壓力,但是校園的風氣已經比較開放,有社團讓你/妳尋求同儕間的聯繫,也有電影或書籍幫助你/妳探索自己,對於「性傾向」的探索,也漸漸清晰。許多同志的同性啟蒙經驗,更是早在高中階段就開始。只是,目前在「未滿18歲」與「兒少法」的保護大傘下,國高中校園將「知識學習」與「情慾探索」切割成兩件事;然而實際上,它們並不互相違背,學校更不會提供管道,讓青少年表現情感、探索情慾,建立自我認同。


朵兒(22歲,女同志)從小就對中性女生非常著迷,看電視連續劇,會被由女反串男演出的男主角所吸引,上了高中,雖然不是念女校,但是她很喜歡跟籃球隊的女生相處在一起,她們都剪短髮、穿運動內衣、很陽剛、很男孩子氣。「那時候我跟一個女生很要好,我們是戀人,我承認她是我的初戀。可是當我家人發現以後,都覺得我跟她只是手帕交,所謂的『同性密友』而已。他們仍期待我有天會交到『男』朋友。」

「同性密友期」這個師長、父母甚至一般民眾慣用的,用以形容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一段「過渡/暫時性同性戀」的詞彙,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吳政庭並不認同。「求證國外的研究文獻,並沒有這種稱呼。台灣有單一性別學校,男男學生發展出超友誼關係、女校生暗戀學姊的故事時有耳聞,許多師長多以『同性密友期』這樣的觀念一筆帶過,忽略高中孩子的情慾與性傾向探索的重要性。這種說法其實是否定、偽善的,在本質上有『恐同傾向』的。」吳政庭說。


小安(18歲,女同志)從幼稚園就發現自己喜歡女生,會偷親女生,不愛穿裙子,卻是在上了高中從朋友口中才知道「原來我可以穿束胸」。她是在高二第一次跟女友發生性行為後,完全確定了自己的性向。「學校哪有什麼女同志安全性行為的宣導資訊?我幾乎是本能式地跟女生做愛,當然我也看過A片模仿男生。我唸的是高職,比較沒有升學壓力,我們幾個T平常聚在一起,很多事情還是很像『不能說的祕密』,可以公開地做、卻無法大方的談。」小安回憶。

為了想認識多圈子內的朋友,小安也在UT和批踢踢拉版註冊了帳號。吳政庭發現,校園中有同儕聯繫的困難,青少年同志轉而向網路世界尋求慰藉,但網路世界並非「完全零風險」,目前的交友網站,被渲染成「同志+淫亂」雙重的污名化。「高中生制服聯盟」代表徐豪謙也認為,青少年同志需要一個安全單純的交友環境,他以自己的經驗為例,「我們最大的苦惱,是沒有地方可以去!這年代已經不流行去新公園,許多男同志聚會場所都有午夜十二點過後就18禁入的規定;除了紅樓,可是以上這些地方都要花錢,很物質化,對經濟沒有完全獨立的青少年同志,經常是望塵莫及。可是我們只是想要很單純的交朋友!」


徐豪謙回憶起自己最開心的時候,是交到圈內朋友、被欣然接受、也得到相互關心的時候。「青少年同志很辛苦的是,在 『人人都先預設自己是異性戀』的校園中,產生許多價值觀上的衝擊,這樣的反差經常讓我覺得自己格格不入,為了不被孤立,只好收藏自己的陰柔氣質,偽裝陽剛,跟大多數男生一樣打屁,回應交不交女朋友的問題。在性別平等教育沒有完全落實,校園教材保守的校園中,一個高中或國中生同志,如果想出櫃,會害怕卻被親朋好友妖魔化,變得孤立無援;如果不出櫃,則必須獨自承擔難過與無力感。這兩者中間,還有一段開始要面對自己同志身份認同的掙扎期,是最容易讓人感到無助沮喪的時候。」


pastedGraphic.pdf

叮噹(17歲,男同志),是上了高中才確定自己喜歡男生。他唸的是一般的男女合校,很喜歡同班一個男同學;但對方是直男。機伶的叮噹跟他混得很熟,還會假藉名義偷抱他,更在嬉鬧時留下了一張親密相擁的合照。他又羞又喜地展示說:「不可以跟別人講喔,這張照片要是被流傳出去,我跟他就做不成朋友了!」


叮噹的經驗,也是許多男同志們在情慾啟蒙探索的歷程中,都曾有過的「異男忘」的心酸經驗。明明暗戀身邊的直男好友,卻害怕被對方誤解,做不成情人、也失去一個朋友。可是叮噹的陰柔氣質,並不完全帶給他負面的困擾,同班女同學很能接受他,會手勾手一起去買東西,彼此以姊妹稱呼。吳政庭觀察到,校園對同志議題的態度也許保守,可是時下國高中生對同性戀的議題接受度反而高,他從這裡看到另一個希望,也許校園性別平等,需要由下往上、解放師長「看不見的恐同症」!


吳政庭與徐豪謙都贊同,以18歲來界定成年與否、決定你/妳如何進行情慾探索,是不合理、更不具意義的事。然而,他們也認為,要在國高中校園安排「認識性傾向」的課程,正視青少年的獨立思考與自主能力,以健康的心態,讓性向持平發展,就像尊重教導學生原住民文化或客家文化一樣,不是消極禁止或誰導正誰,或許仍是「校園同志的漫長等待」。我們還能怎麼辦?


「加強同志社團與一般青少年社團兩者之間橫向聯繫!」吳政庭說,目前同志社群中,專門服務青少年同志的團體(註一)才剛萌芽,一般青少年關懷社團卻極少碰觸同志議題,應將兩者的專長與資源結合並互相運用,放大青少年同志議題的重要性。例如國外有SOY (Save Our Youth)的組織,工作內容也包括青少年同志的關懷服務。


徐豪謙則說:「希望有同志傑出人物、公眾人物成為榜樣站出來登高一呼!其實同志社團或同儕間的影響力是很強大的!這些團體或個人,也可以主動去編維基百科上面的LGBT的條目呀!或者滲透進『知識+』去回應同志相關的問題呀!同志資訊不要一味的18禁嘛!」


而即將到來的第八屆台灣同志遊行,徐豪謙所屬的高中生制服聯盟,已經開始積極進行串聯,組隊參加。「讓高中生同志被看見吧!其實你不孤獨,不要害怕別人的指點,錯不在你,你可以做自己,可以去面對這些事情,也值得被公開祝福!」徐豪謙說。


吳政庭則鼓勵有組織的青少年同志團體走出來,參加運動爭取權益,為同志社群、也為自己完成一次「世代交替」。不過他還有更不一樣的點子。「我認為師長應該跟學生站在一起,對抗異性戀霸權!有GUTS的老師們,親自帶領異性戀學生參加今年同志遊行吧!把它當作公民素養課,也當做一次校外教學!」吳政庭說。

採訪撰文/維多陳(台灣同志遊行聯盟文宣組員)


再看看另一篇短片







同志身上的基督

聖經權威的複雜性

基督宗教對同性戀否定的立場由來已久。第一世紀的猶太學者斐羅(Philo of Alexandra)及約瑟夫(Flavius Josephus)首先引用創世記十九章的「所多瑪與俄摩拉的故事」,來抨擊男同性性行為,直至公元三至五世紀,教父時代的神學權威繼承了猶太教及第一代基督信徒反同性戀傳統,將當時創世記十九章中所多瑪和俄摩拉的毀滅,解讀成上主對同性性行為罪行的懲治。從此,這個雙城故事便成為教會譴責同性戀罪行的權威例證2。然而,這種解釋是否代表聖經原作者的意思?我們是否忽略了經文寫作時的處境及歷史因素?此外,我們亦要注意在流傳的過程中,歷代教會及信徒對聖經的解釋均按著不同的時代處境和傳統去詮釋,許多時候,不同的群體對同一段經文也有不同的解釋。

今天同志神學所面對最大的難題,一如婦女神學及其他第三世界神學的經驗相同,是教會所高舉的聖經權威的絕對性。可是,我認為聖經權威的核心問題並不在於聖經的文字本身,而是關乎聖經如何被詮釋以及誰有權去詮釋的問題。經過數十年聖經詮釋學所累積的智慧,所有詮釋學本質上是一種權力的運作,而聖經的詮釋也不例外。

綜觀聖經詮釋的歷史,從初期教會以來聖經詮釋方法不斷經過改變和修正。歷史中詮釋法的爭論,代表著不同群體的權力抗衡和爭奪──因此不少婦女和同志神學家曾經質疑所謂「正統」和「異端」的分別,只是反映教會歷史上誰勝誰負的結果,因此婦女和同志神學特別提出在過去聖經詮釋的過程中,由於傳統釋經偏重了男性和異性戀的經驗,因此婦女和同志信徒的經驗一直被置於教會的邊緣,成為沈默的一群。雖然他們同是教會的肢體,但卻喪失了自己解釋聖經和發言的權利,而他們的經驗更往往被主流的偏見所曲解,甚至傷害。3

同志神學的出現可說是同志信徒在信仰上的一種逾越,今天他們除了採用近代聖經詮釋學的觀點,對傳統教會以「字面釋經」的方法來定義上主對同性戀的懲罰提出質疑,並提出同性性行為並不是當時聖經作者的主要關注。此外,聖經中有關同性戀的章節至今仍未有明確的定論,或因對某些詞語解釋不確定、或因修辭上的含糊、又或因時代不同故對同性戀的理解有出入,以致對聖經個別章節的詮釋出現分歧,因此,我們斷不可根據幾段經文的片面解釋而達至絕對禁止同性戀的結論。4

最後,同志神學認為耶穌所傳的天國的福音才是整部新舊約聖經的核心價值,而一直處於社會和教會弱勢的同志信徒,從耶穌基督身上所體會的,絕不是一個道德主義的護航者,而是一個願意謙卑降世,成為貧窮人,與妓女和稅吏親近,並譴責那些假冒為善的祭司、律法師和法利賽人,因此他們相信同志基督徒應該勇敢地以上主子民的身分重新爭取自己對聖經和信仰的解釋權,目的不但是希望重拾同志作為人的尊嚴,也是他們真誠見證福音的表現。




結論:

近年來,在社會風氣漸趨開放、同性戀平權教育逐漸推廣的情形下,同性戀接納自己的程度要比以前好太多,為數不少的同性戀並不介意公開自己身分。但普遍而言,能讓父母知道的人卻還是極為少數。一想到父母可能會知道,不管是如何樣正當有意義的活動,也會讓許多同性戀子女怯步,他們也會因而喪失了體驗人生、自我實現的機會。對這些孩子來說,能夠得到父母的支持與鼓勵,不僅僅只是家人間情感的慰藉,這同時也是一種受到父母肯定的莫大驕傲,孩子們將因此而成為無所畏懼的勇者。有了您的支持與鼓勵,同性戀子女可以活得更驕傲、更快樂。

所以,有一天您的孩子決定告訴您他是同性戀,要知道他是在邀請您再度進入他的生命。所以不論我們將因此面對多少情緒挫折,不要忘記孩子對您的濃厚親情。沒有什麼困難是解決不了的,請彼此支持、相互鼓勵,讓所有的同性戀家庭都可以在你我的努力下活得更驕傲,更快樂!


*我不支持也不否決; 我保持中立的態度和立場;純粹只想做個探討和研究*